国内第一家拿到3D打印骨科内植入物牌照的爱康医疗在港上市引发关注。“目前3D打印仍没有实现大范围应用,在材料、软件、设备研发以及应用方面,仍有很长路要走。要缩小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差距,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创始人罗军近日接受专访时表示,政策积极推进3D打印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医疗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产业将加速洗牌。
“小而散”局面凸显
问:3D打印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罗军:中国3D打印发展近30年,但重大技术方面突破不理想,主要在于缺乏原创技术,核心人才严重短缺,3D打印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3D打印应用市场发展不充分,目前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医疗卫生,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应用仅占很小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3D打印行业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小而散”的现象依然突出。大约500家企业进入3D打印领域,但普遍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由于设备和材料等成本太高,应用市场没有打开,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如果实现规模化应用,成本有望显著降低,预计需要3-5年时间。
问:爱康医疗在港上市,是否意味着3D打印从概念进入应用阶段?
罗军:爱康医疗率先拿到3D打印骨科内植入物许可,是标志性的事件,但并不意味着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从概念进入到广泛应用阶段。不管是工业领域、医疗领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3D打印仍没有实现大范围应用。海外企业的步伐明显超过我们,全球3D打印一半的市场在美国,主要应用在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欧洲在民用领域领先,在汽车等新产品开发、模具、医疗、教育等领域积淀了很多经验。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3D打印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行业加速洗牌
问:3D打印行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罗军:目前国内3D打印领域研发实力薄弱,人才是关键,需要系统性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应从基础性工作开始,把基础工作做实,苦练“内功”,不要急于求成。3D打印技术来源于材料,只有不断对材料改性,反过来对设备和工艺提出新的要求,才能实现技术的重大突破。
同时,应抓住应用这个牛鼻子,从示范应用入手。先进技术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D打印应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市场打开才能显著降低成本。
问:《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推进3D打印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医疗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对产业发展有何影响?
罗军:该行动计划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在政策的推动下,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诸多企业开始尝试3D打印技术。同时,海外大型企业主动介入3D打印领域,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预计2020年全球3D打印产值有望增加一倍。
2018年,3D打印领域将开始洗牌,传统制造业领域大型企业将进一步兼并重组3D打印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3D打印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读物(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