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设计师宋波纹:用3D打印实现新的设计审美

作者
《3D打印世界》曾伟清

在了解到宋波纹出生于八八年这个事情后,脑海中浮现的是张爱玲“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说宋波纹,亦或是从“波纹笔”、“3D打印行业著名设计师”、“国内将3D打印引入设计的第一人”等伴随而来的标签捕捉到的一些凤毛麟角的信息。

 



在经过一番交谈后,你会发现这位犹如邻家女孩般的年轻设计师温文谈吐背后透露出的是对自身从事的设计非常清醒的思考与认知,她在即将脱离学校成为一名独立设计师之前就开始确立自己的设计理念,同时间,以非常敏锐的眼光发现了3D打印,并逐渐用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实现自己心中美的理想,现在宋波纹依旧在以这种方式让这些美延续着、生长着。

 

也许有人认为宋波纹幸运地搭上了3D打印这趟快车,但其实从来没有哪项技术可以成就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技术成全的只能是设计师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

 


探索的灵魂:寻找新的审美标准


“认识也挺巧的”,宋波纹轻松地用“巧”来形容认识3D打印技术的过程,然而在了解她人生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之后,发现其实不能简单用一“巧”字一言蔽之,人生的际遇大多与自身的思考和选择有关,宋波纹体内入驻的恰恰是一个躁动而勤于思考、探索的艺术家的灵魂。

 



“如果能对自己将来生活有一些规划把控的话,就想去做跟艺术和创造相关的事儿,因为很有激情和兴奋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宋波纹在高三这个关键节点选择了自己从小喜欢的美术,决定走上创造的道路,她只花了一年时间就突破了专业,很顺利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在面对选择专业这个分水点,宋波纹也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设计,因为“如果能做出真实立体的东西,从无到有这么一个过程,挺让人有满足感。”

 

做设计的人都知道,如果现有的技术不能实现你脑海中的东西,那么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学校的教育通常是基于现有的技术条件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引导学生慢慢摸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宋波纹就是在这样的摸索过程中对一些形态和空间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她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才是美的造型?设计能不能走出极简主义这个死胡同?设计的造型能不能不再是传统的三角、圆和方等?但传统的生产技术给她的思考带来了很多限制。

 

2011年的一天,宋波纹在浏览同行的作品时,一个曲线形的自行车梁瞬间吸引了她的注意,“当时看到这个曲线形的时候觉得很神奇,因为传统的工业技术生产不规则的曲线是非常难的”。好奇的她开始去查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宋波纹留意到在评论中有人提到了“3D打印”这个词,当时3D打印还没在国内兴起,但国外的一些设计团队已经开始尝试用它来做一些产品类设计,她在国外的网站上搜索了一些3D打印相关基本知识,了解国外同行已有先行者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宋波纹当时在和同学探讨美的造型的时候也在研究参数化设计,“当时感觉如果将3D打印和参数化设计嫁接在一起,把它们引入到产品设计的话就更能表达出我想要的一种美的观点”,即通过数理的规则创造一种新的审美标准,这样就弥补了传统工业带来的一些缺失。

 

然而,当时的宋波纹对于参数化设计和3D打印的认识都停留在理论阶段,但行动力非常强的她开始天天钻研软件方面的技术,“大概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攻克了难关”。真正开始做是从模仿别人的东西开始,宋波纹记得第一件3D打印的作品是模仿的国外设计团队FOC——freedomof creation的一盏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建第一个模型,“那是2011年底,快要疯掉了”,宋波纹笑着说。建模完成以后,她亲自拿着数据跑到杭州铭展科技,在杭州呆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和生产商研究如何转化可打印的数据,“那是我第一次跟3D打印在生产上有一个实际接触”,宋波纹很感叹。这件模仿的作品是用石膏做出来的,比较脆弱,但经过这一次的实战,她已经对这个技术的特点了然于心,2012年中旬便开始尝试尼龙的打印,这是宋波纹第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3D打印作品——“十二水灯”,也是她的毕业设计作品,“十二水灯”一出便让业内大为惊艳,一举获得了当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提名奖”。

 


“3D打印对我的影响确实比较大,从工作到生活重心,它是我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生产手段,我的设计模式、方法和思路与之密不可分。”宋波纹这样评价3D打印在她的创作中扮演的角色。

 


用3D打印按照上帝的规则来创造


据介绍,“十二水灯”的原型和灵感来源于南宋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宋波纹用参数化设计采集数据,将二维线型转化为三维模型,成功地用坚硬的材料表现出了在大自然作用力下产生的12种不同形态的水纹,“秋水迥波”、“黄河逆流”、“寒塘清浅”……3D打印为美的跨界搭建了桥梁。在以后的设计中,宋波纹更将3D打印这种技术手段运用到了极致,例如:吊灯“漾”,既像在水中渲染开的墨,又像风中飞舞的丝绸;台灯“斑”,仿佛舞者身上飘逸的裙摆;雕塑“涡”则表现出了一种抽象混沌的状态,在非密闭的空间中的循环往复。这些既是宋波纹对空间和形态的重新认识也是对新的审美的把握。

 





寒塘清浅





浮光掠影系列(二)




时间痕迹



那么,什么才是美?在这些作品中宋波纹一直在探索的新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她的这些设计理念又是什么?

 

《3D打印世界》针对这些问题提问时,宋波纹停顿了一下,很快便整理好了思路。

 

她首先提到,传统设计似乎已经进入了极简主义的死胡同,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限制,而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传统的“少即是多”的审美观念,按照传统习惯思维构建出来的东西大抵是规整的几何造型,做的极其简洁,这种造型风格主宰了现代设计。“我们不能一直在这个死胡同里徘徊,它不是万能的。”她表示,“我觉得它的问题就在于不再具有挑战,人们可能不是说厌倦了,而是这种极简主义很难再产生持续性的刺激。”

 

宋波纹分析这种极简审美观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自然的理解方式,传统对造型的认识来源于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自然几何形态的归纳。但宋波纹希望找到一种新的大众都能普遍理解和接受的标准来衡量美,“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去认识自然”,她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如果我们归纳的时候不是用眼睛看到的几何形态去归纳,而是用自然运行的规则去归纳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她打了一个比方,就像一群数目非常庞大的在空中自由飞行的鸟,它们从来都不会发生两只鸟撞在一起的情况,其中的规则就是这些鸟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运行航线以及和旁边鸟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这就保证了鸟群不会出现像人类一样的“撞车”行为,“如果用数学几何对鸟的这种规则进行归纳的话会创造出无数的形态”,宋波纹表示,同样山脉、大海,哪怕是一个曲面都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

 

人们通常被大自然的美所折服,如果运用大自然的规则去创造造型人们肯定也会被这些规则所折服,因为通过规则做出来的东西和大自然肯定是相通的,宋波纹认为“大家看到这些作品就会由内而发地感觉到它一些自然的力量和美感,虽然可能说不上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视觉经验以外的东西,但是他可以感觉得到,就像上帝造物一样,规则是相通的”。

 

就像她的作品“十二水灯”一样,大自然给予水纹不同的力就会产生不同的形态,通过对不同水纹进行研究就会得到不同的力产生的原因,把这个规则通过水的二维形态转化成为三维的形态,最终这些作品会唤起大家对海里的某种生物的记忆碎片,感受到这是和水有关的非常柔软的东西(实际上它们是很坚硬的材质),这就直截了当地带给了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宋波纹提到,其他一些作品像“影”“幻”也是通过对像珊瑚、岩石等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则做研究得出的三维形态。

 

“我觉得这个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这是另一种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感受到这种力量和美感。我觉得最有效的极简主义并不是形态上的极简,而是运作规则的极简”。宋波纹总结道。

 


理念和技术,两条腿走路


可能熟悉宋波纹的人会注意到不管是她的公开演讲还是其作品都想努力表达的东西是:设计为人们服务,这也正是宋波纹的母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标语。

 

3D打印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在试图寻找应用扎根的沃土,在设计界也不例外。但由于3D打印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能实现一些传统工艺实现不了的极度繁复的东西,所以导致的结果是一开始就很容易出现的矫枉过正,设计师很难放弃一种单纯为炫技而繁复的心态,宋波纹表示:“我们对3D打印的需求除了能带来惊喜,最终还是要回归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用技术来解决问题,而设计更需要明确的目的。”这种明确的目的我们很容易在宋波纹最被广泛认识的作品“波纹笔”找到踪迹。

 

宋波纹对“波纹笔”的评价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它在销售中是一个蛮成功的3D打印类型产品,因为成品化比较强,看上去不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真正可以使用的产品。”

 


“波纹笔”想要传递的即是满足人们对于身边“手把件儿”相互交流的需求。宋波纹谈到,很多人对于笔都有一些特殊的小爱好,像转笔、咬笔等,这就像是以前老北京很多人喜欢摩挲把玩核桃,这就说明人们对于身边的小事物是有交流的需求的。如果通过空间的变化来把光杆的笔变成带有不同肌理不同触感、造型的书写工具,让人在用这个笔的时候不光是转笔还是咬它,更多可能在使用过程不停地摩挲,摩挲到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手感,不同的笔的肌理,不同的感觉,甚至拿笔的方式都会有一些些的变化,“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很有意思了”。

 

在问及宋波纹将“波纹笔”归结为一个艺术品还是一只单纯的笔时,她解释艺术和设计其实是两码事,从出发点来说,设计是从大众消费出发,而艺术要表达的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理念,如果要将波纹笔归类的话,她认为这是一个“带有艺术性质的商品”。“波纹笔”完美地将艺术和设计结合在一起,这种特质或许正是3D打印能在设计界深扎根的必要条件。

 



她看着3D打印发展的这几年感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大家很难想到3D打印真实的应用,大多是希望通过它来作为一个噱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3D打印,甚至不完全使用它,而是把它作为补充,想办法去应用。“我觉得这真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宋波纹用3D打印技术实现自己心中美的理念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了技术与理念共同促进发展,她形容“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理念走一步,技术就会走一步,技术走一步,理念也会走一步”。3D打印为这些富有才华与激情的设计师提供了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他们这些新的理念也给3D打印的应用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拓展空间。


【声明:本文来源于《3D打印世界》杂志2016年4月文创设计专刊,转载本文请需注明来源出处。未经作者同意任何人员单位不得擅自修改文章任何内容,否则3D打印世界将保留一切追诉权利。】


识别上方二维码  轻松订阅《3D打印世界》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杂志投稿

0756-3919272

Jane.Yu@irecyclingtimes.com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月刊(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

相关新闻

新闻标签

设计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