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世界》讯/ 又到了六月,一个让学生留恋却又不得不面对分离的季节。时值毕业季,位于珠海前山的金嘉创意谷内,也在酝酿着一场充满情怀的“告别”——珠海市技师学院广告设计的学生们将自己的创意带到了这里,展现了一场想象空间与设计能力的美妙邂逅。
巧合的是,这个毕业展和《3D打印世界》杂志办公室仅一墙之隔。在这里,我们邂逅了一位“牛人”3D数字艺术家——珠海市技师学院施骁老师,与他一同探访了这次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毕业展示。
与往年毕业设计展不同的是,今年的展示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3D打印元素。印章、汽车、显微镜、飞机、座椅、枪支……一系列的模型作品都是用光固化3D打印制作出来的;现场播放的赛车3D建模展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2016年珠海市技师学院广告设计毕业展 6月
时间的酝酿:从高精尖走向平民化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慢慢走进高校的实际应用,珠海市技师学院的这次毕业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学生们肯定会试着从平面走向3D,我们希望的是3D打印这个技术能够进一步普及,基础用户能够进一步着手去应用和落实3D打印这种技术。”施骁老师向我们介绍道。“去年毕业展上还没有出现3D打印作品,今年是第一次展示,而往后毕业展上出现的3D打印的元素可能会更多。”
在谈及3D打印是否会替代传统艺术时,施骁老师表示,现代技术的融入,必然会给传统创作增添许多助力。据了解,珠海市技师学院是从2010年引进3D课程的,目前主要侧重在三维表现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进行3D打印的机会仍然有限。“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举个例子,以前智能手机还没开发出来,但是现在已经迅速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3D打印以后在软件、材料、速度上如果持续获得突破,有一天对普通的使用者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傻瓜式”的应用,对学生们也是如此。”
学生打印完成的3D作品
推陈出新:3D打印有望圆“汽车梦”
在现场轻松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位艺术家对3D打印有着一番自己的独特见解。从最初的模型DIY、3D打印外形设计,到后来直接用3D打印制作一些作品,在3D打印的道路上,施骁已经积累了比较深厚的经验。同时,他还是一位敢于创新、敢于跨界的尝鲜者。当老一辈艺术家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工具创作美术作品时,他则已经把视线投向了数字化创作领域,并做出了一系列的成果。
2012中国国际航天航空文化创意大奖赛唯一金奖
珠海首部立体动画片《竹君子堵车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他是国内第一批用电脑进行数字化创作的先行者。“那时我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个领域。九十年代末pc机刚进入家庭,电脑只能进行简单层面的操作,所以我们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国内缺乏相关的资料,于是只能通过网络学习国外的教程,到后来自己也能写教程,甚至出书,于是就想将这些知识普及大众,教大家怎么去进行这类的专业操作。”
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VRAY酷渲风暴》/施骁 著
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精心建造的3D汽车数字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再加工一次,并在动力上、机械性能上进行更深入的摸索开发,实现制造中国首台3D打印电动汽车的“汽车梦”。美国Local Motors的3D打印汽车让他印象深刻,对比对方略显粗糙的外表,他自信他设计的电动车具备更高的“颜值”。现场演示的三维建模效果显示,整个电动车由许多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包括所有的内饰均有3D建模数据。“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打印的过程并不难,难的是模型的设计和建造。”他也咨询过目前合作的一家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企业,但对方表示外壳尺寸过大,目前存在一定难度,难以一次成型。“但可以用拼接方式完成,我相信从技术上可以解决。”
精心打造的沙滩车模型(2.68*1.67米),加上中间调整,数字模型建造周期2个月左右,用传统方式加工而成
施骁设计的3D打印电动概念车效果图
传统VS现代:学生教育,落实3D打印不简单
虽然一直从事数码艺术创作,但施骁老师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坚持。他的老家来自浙江,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底蕴的文化大省,所以很早就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曾师从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池长庆先生和西泠印社理事叶一苇先生学习书法和篆刻艺术,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笔耕刀琢。谈到3D打印方面的一些艺术创作,施骁有感而发:“3D打印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我准备创作一个3D打印的印章系列,在这方面我有自己的一些传统优势,如何让传统和现代技术相结合,3D打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想现在可以进行一次回归,这将是艺术和技术的一次全新的融合形态。”这位自号“象象堂主人”的艺术家还用3D打印技术给自己制作了一方斋名印,他希望将所学相融延伸,将刀尖的印章雕刻转化为利用3D打印技术重新诠释的新创作。
由透明树脂材料打印完成的印章极具工艺美感
在小楷上钤印了用3D打印制作出来的斋名印
当下,3D打印已经涌入人们平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呈现出各种形态的应用普及。在院校教学中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所熟知,学生们对这样一种新潮而又高端的技术是极具热情和好奇的,但在真正应用中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门槛:
首先,3D打印软件不兼容的问题。 “我们用的是3D Max软件,但在印前还有一个文件转换过程,转换进行时不同格式的3D打印文件容易出现不兼容的问题。三维设计打印出来,就会出现破面等一些缺陷;还有打印完成后的去支撑等一些操作,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其次,材料和速度。这些是3D打印本身要推进的方面,这些基本的进展,对学生教育中开展3D打印方面的应用是很重要的。
最后,创意、文化的全新诠释。技术只是实现创意和设计的手段,如果简单只是技术上的转变,其价值和意义必然难以得到承认。但是,结合3D打印的优势,为作品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就可能有不一样的创作和惊喜。
3D打印从以往高精尖的科研姿态走向高校学生们的设计创作,对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化解,不仅需要创作者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灵感创意,还需要整个行业圈共同发掘应用的有利条件、降低应用的门槛,同时需要企业与应用者充分沟通协作,创意与市场结合,一起来克服技术应用中的难点。
(撰文:张艳萍)
此文为《3D打印世界》原创,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转载自《3D打印世界》)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月刊(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