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云南大理的 26 岁白族留学生王文宇,和课题组联合研发出微纳米导电纤维的 3D 打印技术。论文于 9 月 30 日以《面向平面和 3D 光电和传感器件的纤维打印》“Inflight fiber printing toward array and 3D optoelectronic and sensing architectures” 为题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
同日,该研究还登上剑桥大学主页的热点新闻,其中王文宇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他的导师黄艳燕是论文的通讯作者。
本次研究登上剑桥大学官网首页(来源:剑桥大学)
DeepTech 联系到正在剑桥大学读博的王文宇和他的导师黄艳燕,他们表示本次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一种打印导电性极好的超细纤维的首创新方法。
王文宇(来源:受访者)
比头发细一百倍、和铜丝一样导电的微纳米纤维
微纳米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长径比、极低的弯曲刚度和高透明度。假如把微纳米导电纤维组装为 3D 结构,就能开发出新型透明透气的柔性电子器件,其可以用于健康监测、物联网和生物电子传感器等。
悬浮纤维结构的 IFP 制备
基于上述思路,该团队历时四年进行研发,并将成果展示在本次论文中:一种通过同心喷头、来快速精确且灵活地打印悬空微纳米纤维的新方法。
据王文宇介绍,微纳米纤维结构跟普通电线相似,它是一个双层结构,内层是导电内心,外层是绝缘高分子包裹物。其直径只有 1-3μm,和蜘蛛网粗细差不多,只有人类发丝直径的 1% 到 3%。
因此,用微纳米纤维制作的呼吸传感器,是个超小型悬空透明体,它不依附任何底板、比表面积也比较大,因此可以非常灵敏地感受到呼吸中的湿气。而且,由于其比较细且可以悬空,这让气流可以直接透过纤维网,所以多层纤维网叠加起来就能够实现气流时空分布的三维检测,尽管该纤维就像蜘蛛丝一样细,但也拥有足够的韧性,不会轻易被气流吹断。
该研究团队展示了利用银纳米颗粒或者有机导电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多材料微纳米纤维阵列。相比传统纤维制造工艺,该工艺具有更好的普适性,能够打印不同材料组成的微纳米纤维,同时,能打印出悬空的微纳米纤维网。
使用 iFP 光纤创建电路结构
由于 iFP(Inflight fiber printing,悬浮纤维打印)可打印出的纤维不依附于任何底板,因此与标准透明导体薄膜相比,无衬底导电纤维阵列不存在薄膜衬底吸收和反射光线等问题,因此明显更为透明。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展示了 iFP 流程打印的新型电路架构,即 3D “悬浮 LED 电路” 的概念。此外,整个 iFP 流程在低于 100°C 的环境中完成,因此,纤维阵列能直接集成到熔融温度较低的材料上,如常用的 3D 打印塑料。
这一优势为低成本和易组装的 3D “悬浮 LED 电路” 成为可能。本次研究还首次提出一种新方法,即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来将打印出来的微纳米导电纤维直接集成到电路上,从而减少了传统导电纤维制备工艺中不可避免的复杂后处理。
同时,iFP 过程还可以将微纳米纤维在打印的同时就将纤维节点 “焊接” 起来,像金属和高分子这些差异很大的导电纤维,都能被一步到位的 “焊接” 在同一个多材料纤维网络中。在具体应用中,由于微纳米电子纤维具有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因此能连接和支撑悬空的微小电子器件,从而制成 3D “悬浮电路”。
基于此,王文宇和团队制作出一款可穿戴呼吸传感器,由于导电纤维具有高透气性,该传感器能在水汽自由透过的情况下,检测呼出气体水汽的时空分布信息。
可穿戴的低成本呼吸检测器
具体来说,该传感器可以检测正常呼吸、快速呼吸和咳嗽等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出气体扩散情况。由于 iFP 打印出的微纳米纤维电阻和湿度成正相关,因此直接将在纤维阵列两端检测到的电阻除以一个系数后,就直接得出湿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检测更高效,更低耗能和更直观。
该团队告诉 DeepTech,该传感器在检测快速呼吸时的分辨率,明显优于同类商用传感器,这得益于微纳米纤维的高灵敏度。研究小组发现,织物或手术口罩的大部分泄漏均来自口罩正面,而 N95 口罩的大部分泄漏来自顶部和侧面与脸鼻接触的部位。
但是,两种类型的口罩在正确佩戴时均有助于减弱正向的呼出气流强度。在实验中,王文宇将呼吸传感器置于不同类型口罩的外侧,以检测正常呼吸和咳嗽时呼出气流的分布,结果发现一次性口罩和 N95 口罩只要正确佩戴,均可以减弱正向的呼出气流强度。
这样一款多材料的三维可穿戴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方便的检测呼吸时的口部状况、呼吸时气体的走向、气体的湿度、呼吸的频率、咳嗽声音的异常。
这么多维度信息结合起来,可为远程健康诊断提供更好、更便宜的解决方案。尽管该传感器目前无法做到检测病毒颗粒,但是诸多研究都表明,新冠病毒等病毒和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因此,通过测量不同类型的呼出气体分布和方向,可以指导人们合理选用和佩戴口罩。除纤维传感器以外,3D 打印微纳米导电纤维技术还可制备出很多产品。
比如,该纤维还能引导且感受到生物细胞在纤维上的表现。因为微纳米纤维是用 3D 打印出来的,而 3D 打印的优势,在于其可以灵活打印各种模型。以本次展示的多种产品模型为例,后续还可进行再转化和多方面的应用。
王文宇表示,日后还可通过技术优化,来让该纤维检测呼吸时口中的其他气体,比如呼出来的氨气、二氧化碳、酒精含量等,这些气体的含量可以间接的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除呼吸传感器外,3D 纤维打印技术还可用于制造生物相容性导电高分子纤维,这种纤维可引导细胞运动、并能将这种动态过程以电信号方式输出,这可给日后生物电子设备的发展和 3D 细胞检测,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而小型导电纤维之所以表现优异,一是因为其具有结构优势,二是因为检测直观。因为它的体积非常小,因此其底表面积的值就越大,再加上它可以悬空,所以能灵敏地检测湿气的变化。
据王文宇的导师黄艳燕介绍,本次传感器的制造材料成本大概在 10 元人民币以下。如果大批量生产价格会更低,再考虑人工和机器,成本估计大约几块钱。
不过黄艳燕也对其他媒体坦言:“与传统的薄膜技术相比,由小型导电纤维制成的传感器对 3D 流体和气体的体积检测特别有用,但到目前为止,打印它们并将其结合到设备中大规模制造它们一直是一个挑战。”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专业读物(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