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震旦宏图:造200家“不一样”的3D打印中心

《3D打印世界》讯/    2016年1月9日,由震旦集团联手吉林省夏唯科技和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力打造的第一届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3D打印行业应用高峰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参加会议的包括一汽、上汽等国内多家知名车企及各大高等院校300多人。这是震旦3D继2015年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20多余场专业的3D讲座暨体验活动之后,在2016年初举办的第一场大型活动。


震旦集团创办于1965年,迄今已累计50年行业经验,业务范畴包括办公自动化、办公家具、3D打印等。2013年震旦携手全球3D打印巨头Stratasys,建立了完善专业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体系,成为业界领先的工业级3D应用解决方案专家。


震旦3D罗益光总经理在高峰论坛中提到,震旦3D正规划四大平台百大中心建设,聚焦医疗、汽车、时尚、消费电子四大产业联盟平台,在各地推动建成3D打印服务中心。未来3年内计划将在全国各地合作建成200家以上3D打印中心。留意新闻的人不难发现,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在纷纷布局建设“3D打印中心”,震旦一口气列出200家清单,底气从何而来?具体如何运营?日前,罗总接受了《3D打印世界》专访,为我们详细解读了震旦布建3D打印“生态链”的规划。


  


四大平台汇集精英资源


罗总谈到一个现象,在他们和汽车企业的接触中发现,即使一汽大众、宝马等在国外运用3D打印已经多年,但在国内这块几乎还是空白。“合资企业对3D打印还没有真正的切入,表明很多企业对3D打印应用实际上是不了解的。”这也成为震旦搭建平台的初衷:将各界的精英和资源汇集在一起,透过平台的运作,为3D打印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提供从项目研究、应用开发、教育推广,到打印服务和设备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他透露,从去年开始,震旦正在搭建医疗、汽车、时尚、消费电子四大产业联盟平台。以医疗为例,目前已与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合作建成医疗联盟平台。2015年12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医疗应用学习班,并特邀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亲临现场指导,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今年3月即将于台湾再次举办更大规模的两岸应用学习班。而正在合作筹建的汽车及时尚联盟平台也即将运行。


医疗,作为3D打印应用最具前景的行业之一,震旦在这个领域的平台运作模式已经清晰明了:将通过专家资源的导入,和临床医学的结合,不断开发出最新的医疗应用案例;并通过在各地举办论坛、培训,针对整个医疗体系将最新应用推广出去,让更多医疗工作者关注3D打印在医疗的应用,继而产生应用需求。


搭建拥有专业资源和前沿视野的优质平台,就等于为接下来的3D打印中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


 


3D打印中心将依托高新园区


对于3年200家3D打印中心的宏伟规划,震旦给出的三个关键词是:高新园区、医疗体系和职业院校。


高新园区。3D打印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词之一,高新技术园区未来必须引入3D打印的概念。中国目前大概有1万多家园区,高新技术园区至少占20%,也就是2000家,其中至少有1%的园区已经在布建3D打印中心。但目前他们看到的现象是:很多园区买了一堆3D打印设备之后,荒废在那里不知道怎么用,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而震旦扮演的角色将是:以园区3D打印中心为基地向外辐射,通过提供打印培训、外包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支持,让更多企业了解、使用3D打印,提升企业经济效率,推动园区整体产业链的转型。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许多园区地方政府的认可。以目前震旦正在洽谈的无锡产业园区为例,无锡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和3D打印有关联的大概有一半以上,即1万5千家,即使最终只是10%的企业采用3D打印技术,那也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医疗体系。目前中国有非常多的医学院校,通过在这些学校建立3D打印中心,是切入医疗行业的重要途径。例如:上海交大下有非常多的附属医院,3D打印在这些医院中应用最广的科室有:骨科、整形科、康复科,以及术前模拟。在之前,医生是不会想到要用3D打印的,但一旦建立了中心,有了案例参考和基本流程,医生就会去思考:我如何将3D打印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将有更多的医生发现和使用3D打印。例如去年11月震旦的高端医疗培训班上,台湾中国医药大学代表发布了最新下颌骨整形的案例,将传统CT影像的方式直接转换成导板,指导手术开刀,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都。培训班结束后,很多参加培训的医院负责人马上提出打印样品的需求。而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案例。


职业院校。许多企业希望引进3D打印技术,但谁来操作?谁来设计?企业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3D打印需要软件、硬件、打样、扫描等工程师,这是非常多元化的人才。这还只是在操作面而已,还需要创作层面(creative),即创意人才。震旦将在职业院校开设3D打印中心,从最基础的机器、软件操作,到高端的设计,帮助职校开始建立3D打印相关科系,为学校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撬动整个产业链条

当下,越来越多的设备生产商正在将提供解决方案作为突围之道,而不仅仅是销售设备。在震旦看来,无论是平台还是打印中心的设立,震旦的“解决方案”也绝非单纯为某个企业服务,而是希望能通过线下、线上联动和多方资源整合,撬动整个3D打印产业的链条,真正实现和应用市场的对接。


“现在说要做3D打印中心的人很多,很多摆几台机器就说要做中心。问题是有没有真正考虑后续怎么运营。机器引进只是最开始的步骤,未来如何带动打印中心运作,甚至让它产生比较高的收益,这个我觉得这才是未来致胜关键。震旦要做的就是这个。”罗总说。


他强调“know how”即专业性的重要。“我们的专家,有的有3D打印的‘know how’,有的有产业的‘know how’,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know how’结合在一起,然后消化,变成一个我们自己的know how。这也是最接地气的。”他认为,震旦要做大,一定需要更多的资源整合。这也是未来5年中震旦要聚焦的命题。将资源整合并磨合到应用中,力量就可以变得无穷大。当每一个企业、产业都开始接触3D的时候,就会形成更多的应用案例、更多的效益链,这个循环将会越来越快,继而撬动整个产业。


沃勒斯报告出版人Terry Wholer曾表示,中国3D打印黄金时代远没有到来。在震旦看来,这个黄金时代将何时到来?罗总提供了一组数据:3D打印在欧美普及率将近30%。日韩8%-10%,台湾5%,中国大陆还不到1%,这意味着相当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一开始曾预估2018年中国市场将开始快速成长,但按照目前发展,将有可能提前到2017年。因为过去一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推动3D打印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稳扎稳打的布局,快的话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市场会动起来。真正高速发展我们预估是2018年。尤其是惠普等巨头参加后,将会带动整个产业更快速发展。”


在当前经济下滑,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3D打印作为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顺利成长的关键是如何去引导。去年,一家职业学院购买了一台Object1000设备,价值高达700多万元,让他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也看到天津、长春、武汉等职业学校都在积极布建3D打印中心,这种蓬勃的态势让他对3D打印发展持乐观态度。


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期”,震旦如何看待同质化竞争?罗总以Stratasys的变化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策略是逐渐压缩中低端机器,不断往高端全彩和多材料方向发展。低端同质化很容易,而高阶同质化比较难。在技术上,以polyjet技术为代表的3D打印技术还有很多研发的空间;在平台竞争上,震旦和别的3D打印中心不同之处在于:透过平台,永远有最新的运用。这类似于app研发,一个好的app出来后,马上会被抄袭,甚至做得更好。靠什么竞争?时间差。至少有半年时间差,模仿者只能在后面追随,而没有办法超越。


相关新闻

新闻标签

宏图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