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批准。据悉,该产品也是国际上首个通过临床验证后获得注册的3D打印人工髋关节假体,标志着我国3D打印植入物已迈进产品化阶段。
将大幅降低手术价格
《3D打印世界》了解到,本次获得注册的人工髋关节产品属于三类骨科植入物,是我国监管等级最高的医疗器械产品,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张克、刘忠军、蔡宏医生和国内最大的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克教授介绍:“目前我国人工关节置换量已达到每年40万台,并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其中髋关节占3/4。通过3D打印技术,将髋臼表面做成骨小梁结构,靠患者自己的骨头和骨小梁结构完全长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模式。目前做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70%以上的费用用来购买进口植入物。采用3D打印髋关节后,会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负担。”
他透露,此前国产假体效果不佳,植入进口假体需要近10万元的高昂费用。国产3D打印植入物的价格将是进口产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指出,该产品的注册成功,为患者提供了使用先进技术治疗病痛的有效手段;产品国产化后将打破国外产品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大大降低价格,为患者节约大笔医疗之处;对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业内呼吁多年终落地
今年3月初,刘忠军主任曾在“两会”上呼吁,改革3D打印技术等高科技产品上市审批流程。他曾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脊椎植入手术治疗枢椎尤文氏肉瘤,在人大会议分组讨论中以一截为罹患恶性颈椎肿瘤的12岁男孩3D打印定制的人体脊椎骨为例,感叹“我们设计出的定制化3D打印金属椎体可取代以往相对落后的内植物,使上颈椎内固定手术技术彻底改观,技术也取得了专利”,但相类似产品却被美国一家公司抢先于2013年10月上市。
在国内3D打印技术的起步阶段,如何绕开政策监管的“铜墙壁垒”,通过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与调整,让产品应用于市场?成为多年来各方所关注问题。
据2015 Wholers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已经有估计超过20种不同的3D打印植入产品得到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3D打印世界》观察到,今年以来,3D打印植入物认证呈加速趋势,一批医疗植入物纷纷获FDA批准生产。如美国ConforMIS近期募资1.35亿美元,开发关节置换尖端技术,其专有软件能够使用标准CT扫描数据生成定制的置换关节3D模型。7月13日,德国joimax宣布,FDA已经批准其销售推广内镜腰椎椎间融合(EndoLIF®On-Cage植入物)。紧接着,7月23日,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South Windsor的Oxford Performance Materials(OPM)公司又宣布,他们的3D打印SpineFab VBR系统植入物已经获得FDA的510(k)市场准入许可。
而此次,中国政策的“松绑”,无疑是随着国内金属3D打印技术的成熟,对国内相关需求的回应。
同类产品审批有望加速
从产品设计、生物学实验、生物力学验证、临床验证和注册审批流程,此次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通过审批共经历了六年漫长的时间,可谓来之十分不易。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关节组负责人张克教授带领骨科关节组团队,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历经3年,研制出我国首个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该产品的临床观察工作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和武汉普爱医院共同完成。2012年6月至今,共有32位患者接受了3D打印人工髋关节手术,临床效果良好。
刘忠军坦言,此次审批注册成功,意味着3D打印植入物得到了认可,为同类产品获批开辟了先河。后续研制的同类产品也有望加速获得审批。